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艺熔古今(2 / 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1981年,他仿制出景镇首个“元青花”,并被一霓虹旅游团,以3800元高价将梅瓶买去,而当时他的月薪仅为60元

相当于他五十多个月的工资啊,只是一件作品就值这个价,这是多少被的增值?

初尝甜头,坚定了他用工艺再现古瓷之路。

他说:“当年,我曾循着线索,辗转欧洲各地,在法兰西一小镇寻得配方,又经过数百次试验,最终成功复制已失传300多年的清康熙珐琅彩。

近半個世纪以来,为了弄清楚制作古瓷所需的泥、釉、料的种类及比例,我已完全记不清,在实验室和窑旁和衣而睡过多少次了。

“仿古的最高境界,就是仿古者没有自我,作品越像被仿者越好。就仿古者本身而言,模仿的是他人的风格,看的也是他人的二次视野。

当功力达到一定水准时,仿古者应该跳出别人的视野,形成自己的风格。从事仿古瓷之余,自己偏爱在陶瓷上以青花、釉里红,创作以鳜鱼、梅兰竹菊、松、山水为题材的作品。”

从这几段话之中,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先说珐琅彩,我们都知道,珐琅彩刚开始传自国外,所以黄老就去国外寻找了。

那么苏麻离青呢?因为国内仿制元青花的人太多,而绝大部分都是抱着捞一票的想法,在仿制。

所以他从来没提过苏麻离青料的研究,但是,只是从珐琅彩的研究,就可以看的出来,研究苏麻离青的道路,也应该是历尽艰辛。

最主要的是,黄老的爱好还十分广泛,这一点跟陈文哲很像。

只要是看到好的瓷器,就都想要,弄不到真品,就忍不住想要仿制一件。

这样的兴趣爱好,可不是谁都可以有的。

而黄老就有,人家在八一年,也就是四十多年前,就仿制出元青花了啊!

还有,黄老创作的鳜鱼系列,姿态多变,体形饱满而不臃肿。除了这些,还有梅兰竹菊系列。

他追求“不琢、无华、不匠、不俗”的境界,这些作品,清逸生动

尤其是梅花,一改前人稀疏冷寂之习,喜繁花密蕊而不失清雅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