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历来众说纷纭,遂成千古之谜(2 / 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即:“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

显然,唐朝之前的,汉朝、晋朝、南北朝等,都有过“禹王碑”的记述,这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唐代的文学家--韩愈,还亲自到南岳衡山,寻找过“禹王碑”。

但是却没有找到,一番失望之下,韩愈作了首《岣嵝山神禹碑》诗,悻悻而归。

只见韩愈写诗道:“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此外,同样也是唐代的诗人--刘禹锡,也称咏过禹碑。

其写诗道:“常闻祝融峰,上有神禹碑。古石琅玩姿,秘文璃虎形。”

因为无论是晋朝也好,南北朝也好,还是隋唐也好,古人往往都是只听过传说,而都没见过“禹王碑”。

故而,“禹王碑”的真假和身世,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外衣。

继而,愈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不过,到了南宋时期,事情出现了转机。

南宋时,即嘉定5年(1212年),诗人--何致游览南岳衡山时。

他路遇一樵夫,在其指认之下,于衡山72峰之一的岣嵝峰,偶然间发现了“禹王碑”。

因为“禹王碑”发现于岣嵝峰,所以也称岣嵝碑。

大概是出于研究,极致的崇敬,又或者是因为太过喜爱。

最终,何致临摹了碑文,并将此临摹的碑文,带回额湖(南长)沙。

最终,此临摹的碑文,被翻刻于岳麓山。

不过,对于何致发现“禹王碑”一事,同时代的南宋之张世南,显然是存有疑虑的。

所以,其在《游宦纪闻》中,对于何致发现“禹王碑”,有详细记载。

“何以一献连帅曹彦约,并柳子厚所作书般若和尚第二碑……曹甚喜,牒衡山令搜访。令报云:柳碑在上封寺,去冬雪多冻裂,禹碑自昔人罕见之。反疑何取之他处以诳曹。”

何致把“禹王碑”拓文带回湖沙,献给南宋大臣,转运使--曹彦约,确实使得这个南宋大臣,很是兴奋。

为此,这个大臣还派人去寻找过“禹王碑”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