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敢想敢做(2 / 2)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其中尤以瓦灰拌生漆,或泥土制版翻刻的最多。

因本轻利重翻刻便易,尽管较木石刻的更为粗劣,但流通上市的也最多。

翻刻本的名目上至秦汉,大至四山摩崖,无所不有。

凋版一次往往只拓四五十份,也有拓十几份,版即损坏的。

因此初拓还能保证质量,到后来就面目全非了。

这些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应该是像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一样的作品。

有的假造者,仅根据书本上的资料,杜撰成文,书写刻成,称为伪刻。

伪刻因为是没有根据地杜撰,还不如翻刻,毫无价值可言。

伪刻为了骗取人们的信任,往往谎称某月某地出土。

有的以拓片骗人,有的干脆连石刻一起出售。

如汉《营陵置礼碑》《张飞立马铭》《陶弘景墓志》等就是这类伪刻。

现在陈文哲手中拿的,就不是是汉碑的碑帖,这些都应该是假货。

但是,能别李天强收集到这里,肯定是有点价值的。

这些应该是明代的伪作,因为这个时期的伪作特别多。

汉碑伪作,明代已经很不少,但由于书法面貌极其相似,一般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信以为真。

可以说,不管古今,只要有利益,就肯定有人作伪。

既然这里有王羲之的伪作,自然也不会少了王献之的作品。

陈文哲翻了翻,很快就挑选出来了两本,一本王献之的《江州帖》,还有一本是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这些很显然,都不太可能是真品。

这些碑帖,能够明显看出点问题的不少。

而看不出问题,也只能是根据名气,来断定其不可能是真品,这样的作品却不少。

当然,已经被古人考证,认为是赝品的也很多。

因为清中叶以来,考据学很盛行。

定海方若又着《校碑随笔》一书,专门考据名碑字画损泐年代。

如汉《庐江太守衡方碑》,依据碑内“将”字未损,判断为明末清初时拓。

北魏《马鸣寺碑》尚未断裂,可推断为道光以前拓本。

作伪的就依照其判断,将原碑损坏字或断裂处,在碑上嵌蜡填补以充旧拓,作伪手段更高了。

故凡旧拓帖,发现在考据处,显得笔力软弱可疑的,或者发现纸墨不够年代,绝色不正路的,都要谨慎。

如不仔细研究,很难得出论断。

到了此时,陈文哲看的已经是有点头昏脑涨。

李天强这小子,可是真敢收。

不说那些石碑,只是这些碑帖,里面只要有一件真品,那不管付出多少钱,都应该不会亏本。

只不过,这有可能吗?

看到一大摞一大摞的碑帖,陈文哲干脆把手中的王羲之兰亭序摹本,扔在了地上。

转头看向其他石碑,石碑数量少,还是先看一看吧!

这是什么?只是稍微一看,陈文哲就有点惊讶。

这里面藏着的石碑,好像更加有名。

/75/7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