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帝王御用之色(2 / 2)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时至宋代,黄瓷明显不受社会主流的待见。

因为帝王心性高雅,偏爱唯美纯净之色,故而有了色如“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官窑瓷等。

而类似这种灿黄、炸绿之色,则统统被文人士大夫们视为俗色而不入法眼。

因此,黄瓷在宋代虽未绝迹,但充其量也就是春晚上的歌舞节目,属于撑场面的品种,主咖、主流够不上。

元代时,黄釉瓷的命运也不比宋代好到哪儿去,原因也是因为帝王之好。

元蒙皇帝出身游牧民族,崇尚蓝天白云,因此元代时青花瓷,扶摇直上成为瓷色之主流。

而黄釉瓷,依然没什么存在感。

尽管如此,黄釉瓷也并未自暴自弃,而是在默默无闻中等待着爆发的时机。

走进明代,黄釉瓷终于迎来了小宇宙大爆发的时机。

明代永乐、宣德、成化等朝都烧制有黄釉瓷,但品质最好的当属弘治黄釉瓷。

弘治黄釉色调纯正,有如初开的葵花色一般,明亮娇嫩,才达到了历史上黄釉的最高水平。

现在传世的代表作不少,像是黄地绿彩云龙纹盘,明正德时期生产,现在藏于国家博物馆。

还有一只黄釉盘,是明弘治时期制作,现在藏于首都博物馆。

从这只盘子就可以看的出其烧制水平,这一时期,绝对是黄釉瓷的巅峰时期。

弘治黄釉的造型十分丰富,碗、盘、尊、罐为常见的造型。

其中兽首尊是代表性器物,尊的肩部通常有两只兽首进行装饰。

器物通体施以黄釉,釉色十分纯正。

这是弘治时期非常有名的祭祀用器,即使在清代也有烧造。

还是说那件明代弘治时期传下来的娇黄釉盘,就是典型性器物。

其釉色娇艳可人,黄亮如鸡油一般,澹雅宜人。

除底部施透明釉之外,通体施以黄釉,展现了低温黄釉瓷器的最高制作水平。

从大量传世品看,弘治朝的黄釉瓷,釉色几近无差,说明当时黄釉瓷的烧制工艺已相当成熟。

既然说到了明代的黄釉瓷,那么自然就不能不提一下成化。

黄釉瓷毕竟是古代君王专属的瓷器,也是控制最为严格的一种釉色。

而说到黄釉,就不能不在场提起寿州窑。

最早的低温黄釉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而最早的高温黄釉,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这些黄釉瓷的主要作坊,就是以寿州窑为代表性的瓷窑。

寿州窑,位于我国淮南境内,是唐代非常着名的古瓷窑。

陆羽的《茶经》中,也曾提到过寿州窑。

寿州窑,以黄釉瓷器见长。

这个窑口烧制出的瓷器,其胎体厚重,质地细腻。

特别是黄釉瓷器,色泽十分雅致且透明光润。

釉面有细小的开片,造型端庄大气,制作工艺精湛。

这种釉色,作为帝王御用之色,正是因为其色正黄。

/75/7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