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古彩工艺巅峰(2 / 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在这五种原色的基础上,调配出了丰富的色泽,几乎涵盖所有色系。

这些都是经典的釉下彩,瓷器另外一个大类就是釉上彩。

釉下彩的特点很明显,就是图案直接画在釉层上的彩瓷,称为釉上彩。

烧制时需要先烧成白釉瓷(也有不施釉的涩胎),之后在烧成的瓷器上彩绘,最后入烤花炉经800度左右的低温二次烧成。

釉上彩在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烧成温度比较低,同样需要加入铅等助熔剂。

相比于釉下彩,釉上彩的色彩更为丰富。

但因为是直接画在釉面上,所以图案部分有凹凸感,易于磨损,并会有微量的铅、镉等微量元素溶出。

因此,如果釉上彩被用来装饰餐具上,基本上都会避开餐具内部或者就口的部分。

釉下彩的品种有不少,最出名的肯定是宋加彩。

我国最早的釉上彩,始于宋代名窑定窑。

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或用红色颜料题字,或用金(银)颜料绘画,之后低温烘烤而成,称为“宋加彩”。

之后金代的磁州窑、扒村窑等窑口竞相模仿,并把红、绿、金等多种颜色应用在一件器物上。

其中红绿两色的称红绿彩,红、绿、黄三色的叫“金三彩”。

在宋加彩的基础上,明代宣德时期,釉上彩的颜色进一步丰富,创烧五彩。

但五彩瓷上并不一定真的同时出现五种颜色,所谓“五”只是形容颜色比较多。

一般而言,颜色在三种以上,且其中包括红色的釉上彩就可以称为五彩。

没有红色,以黄、绿、紫等色为主的则称为素三彩。

明代五彩以红、绿、黄、紫等色为主。

清康熙时由于蓝彩、金彩和黑彩的发明,使画面更加华丽,五彩也因此发展到顶峰,成为彩瓷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