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金碧辉煌,五色戗金(2 / 2)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戗金,又称沉金、枪金。

这种工艺是指在朱漆或黑漆漆地表面,用针或刀镂刻出纤细线槽,并在线槽中贴以金箔,再细加研磨,从而形成金线纹饰。

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之上最早记载,之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等,曾对元代戗金漆器有过描述。

发现最古老的戗金漆器,是1978年在苏江南宋古墓挖掘出的三件木胎戗金漆器。

此技法在明朝时十分盛行,曾在元朝时传入室町时代的霓虹。

在霓虹被称之为“沉金”,在那边相当风行,是取让金色沉陷在刻纹的技巧命名。

现在国内使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瓷器,十分少见,可以说是难见真藏品。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一件小碗,应该是一件元代五彩戗金沥线堆彩描金瓷。

五彩戗金堆彩瓷器,是由元代最高军事机构,秘密烧造的皇家御用瓷器。

几百年来因为在官方视野中出现极少,制作工艺特殊,身份神秘,人们知之甚少。

而沥线堆彩描金器,是在烧制好的白釉上以沥线方式堆彩,再二次入低温窑烧制,将彩料烧结成型后再施以描金填空。

烧成的彩料构图线条凸起,颜色鲜艳厚重,再配以描金,整体雍容华贵,庄重典雅。

其中枢府釉中的沥线堆彩描金器,是其最珍罕的瓷品。

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

枢府瓷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

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

“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

一般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中的名品。

根据《明清瓷器鉴定》的描述,瓷胎是为元皇宫烧造的枢府素胎。

施官窑枢府青釉,也有称卵白釉。

用红、紫、黄、蓝、白、绿(或孔雀绿)色彩,采取堆花立粉的技艺作装饰,再在轮廓内添彩,加嵌金片(或贴金箔或重涂金粉)。

纹饰为皇家传统的云龙纹、杂宝、如意、缠枝花和佛教意义的莲瓣、八宝、梵文。

器壁有印,划有当时风行的缠枝扁菊、牡丹暗纹。

器型有盘、碗、玉壶春瓶、高足杯、香炉,制作地是景镇。

它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施彩古雅,彩和金片浑然一体,金碧辉煌,繁缛华丽。

重要的一点是其工艺明显受西域“大食窑“(伊朗)陶、铜质珐琅嵌的影响而别具一格,并产生出较强的艺术效果。

这种工艺在典级之中有记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真品却没有出现。

可以说,使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瓷器,以前就只是一种传说。

直到一次偶然,一件五色花戗金五彩碗的出现,才让这种工艺,真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没想到,陈文哲这一次也见到了一件,而且好像使用的工艺更多,也更加珍贵。

相比五色花戗金五彩碗,这一只应该是沥线堆彩描金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