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68章 专治各种不服(1 / 2)

作品:《五代十国往事

【专治各种不服】

李嗣源弱宣称入主洛阳,在亲信安重诲等人竭忠尽智的辅佐下,仅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对内对外,或威或恩,或阴谋或阳谋,基本控制住了局面。特别是通过对汴州、滑州、芦台军等叛军的处理手段上,不难看出,明君圣主的明宗皇帝李嗣源,绝对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老虎不发威,别当是病猫。

李嗣源雄才大略,他胸怀鸿鹄之志,不甘做洛阳刺史,不愿意看到帝国的四分五裂,他的志向是要完成帝国的统一大业,真正恢复盛唐时的景象,把延续唐祚付诸实践,而不仅仅是当做政治口号。

他最重要的亲信安重诲,也是这种态度,他对藩镇割据、小国林立的现状痛心疾首,以统一全国为己任。

也正因如此,安重诲才深得李嗣源宠信。

在完全最高权力平稳过渡的同时,安重诲也在忙于一项重要工作----削藩。

削藩历来都是一项艰苦而危险的,而一旦成功,收获也是非常可观的。为了实现大唐的中兴,安重诲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此,走上了削藩的不归路。

自朱温篡唐建梁,开启五代以来,本书一直以中原王朝(后梁、后唐)主线,穿插简述其他政治势力(十国及契丹等),后文也将秉承。

李嗣源称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各此前各割据势力出于快速成长期,在其政权奠基者的带领下闷声发大财,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较为独立。而李嗣源称帝前后,各割据势力基本进入到了成熟稳定期,又因李嗣源是弱宣称,从而对藩属关系提出了质疑,有意挑战中央权威,所以这段时期是十国正式成立的高峰期,南吴、南楚、南平、后蜀、吴越。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割据势力的奠基者相继去世,内部开启了二代治国模式。而这些二代羔子们,很少能超越父兄,败家子居多,例如前文王宗衍。

因此,我们将以李嗣源朝廷的削藩运动为契机,分别回溯各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