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糜汉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七十五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2 / 5)

作品:《糜汉

在曹真的询问之下,杨阜脸露自信的对着曹真言道:“糜贼,人臣也。”

“彼得刘备信重,得以成为一州之牧,然梁州乃益州门户,意义重大。

糜贼临州尚未半年,大臣未附,梁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

旸新秉一国之政,而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武事,虐用其民,举国之兵,处处屠戮,死者当万数,此乃载祸之道也。

昔伍子胥、吴起、商鞅各一时豪杰,然皆无法善终者,无非擅权乱政之故也。

今旸才或可与三贤比堪,然德却犹有鄙之,梁州大乱,可有终日?

大将军不如可广布细作潜入敌境,一则可勾连敌境内不服糜贼之众臣,以自身威望为他们依仗,让他们举义不断,这样可使梁州终无宁日。

二则可令众多细作在敌境广泛宣传流言,备言糜贼擅权乱政之恶。

人言可畏也,纵使刘备多宠爱糜贼,难免会因为流言而担心梁州安稳。

有此担忧之下,刘备或许不会罢免或者责罚糜贼,但一定会召他回成都祥问。

我军所忧者,唯有糜贼。

若糜贼一旦回返成都,则我军之机会,便接踵而至。”

曹真认真的听完杨阜的建言,而他在听完后,似乎一开始在思量杨阜建言的可行性。

在脑中仔细衡量,发现杨阜的这个计策很有成功的希望之后,曹真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义山,真吾之子房也!”

“此计怎能称为调虎离山,应该称为借刀杀人才是。”

曹真的言语中,尽是流露着对杨阜的赞赏之意。

自小在曹操身边长大的曹真,不仅深通兵法,还颇知人性。

杨阜的计策虽然本质上来讲,并不算很惊艳的神来之笔,但正因为它普通,所以它的成功率很大。

因为杨阜的计策,乃是根据君臣大义,及人之常情这八个字为根本实行的。

糜旸再如何优秀,他也毕竟是一位臣子。

正如杨阜所提的那几位古之大贤,他们难道是败在敌人手中吗?

他们是败在自己人手中,或者直接点来说,就是败在君臣大义这四个字上。

世人皆知刘备宠爱糜旸,但再如何宠爱,刘备也是君,糜旸只是一个臣子。

甚至刘备对糜旸的宠爱,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糜旸能为他排忧解难,建功立业的基础上。

刘备将糜旸委任为梁州牧,也是看重他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