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上朝很没意思(2 / 4)

作品:《大明话事人

比起文科真是简单省事,当然大臣们对省钱省力没什么意见,武科的事情糊弄一下就行了。

只是在当今这个形势下,天子这种选择,很明显是有“黑箱作业”的想法。

如果只靠阅卷决定武状元,那还不是天子想点谁就是谁?

纵然某考生写了七千字,但皇帝说你不行伱就不行,行也不行。

正当大臣们正在琢磨皇帝的心思时,又听到万历皇帝说:

“先前武试第二郑国泰上书,近日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愿请其父郑承宪代为出席殿试大典。

同时可让郑父享受金殿唱名的荣耀,以彰示孝心。”

大臣对此都莫名其妙,不太明白郑国泰在殿试之前,为何突然出这样的幺蛾子。

只有申时行和王司徒这样知道郑国泰替考的人,能猜测的出来其中涵义。

无论真假郑国泰,只要在殿试上直接出现在皇帝面前,那就是板上钉钉、罪不可赦的欺君之罪。

如果郑国泰不出现在殿试,没有直接“冒犯”皇帝,就像普通作弊一样还有回旋余地。

掩耳盗铃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里就是一个笑话,但在政治中却是非常有用的。

听皇帝说完后,大臣们却没表态,都看向礼部尚书沈鲤。

一般情况下,只有首辅有这种待遇。

沈尚书沉吟片刻,只能站出来说:“臣以为,若让郑国泰继续参加殿试,就不得以武科成绩授官。”

万历皇帝稍稍感到诧异,沈尚书这个角度是他没想到的。

他原本以为,百官可能会反对殿试章程,也可能反对郑国泰让父亲代替列席殿试,就是没想到有人从授官这个角度切入。

万历皇帝反问了句:“为何郑国泰不能以武科授官?”

沈尚书奏答说:“为防外戚干政之祸也!”

万历皇帝脑子一时间没转过弯来,怎么就外戚干政了?

沈尚书又解释说:“按惯例,武科第一名皆听其自选任职地方,授予实职,此乃国家对第一人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