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一十七章 别开生面的会场(求月(1 / 2)

作品:《大明话事人

时间来到十月初,文坛大会热火朝天,主要指的是各方势力都在不停进行着造势工作。

但凡来文坛大会凑热闹的文人,肯定都是喜欢混圈的。

既然喜欢混圈,那么就必须要“盲从”身边小圈子的主流意见,不然的话就会被排斥出小圈子。

对于一般没有全国性声望的文人来说,身边小圈子还是以本地同乡为主。

这种时候,就体现出地域性大佬的作用了,往往一个或几个大佬就是一个地域的风向标。

同地域的一般文人只要还想安稳混圈的,基本上都是跟随同乡大佬表态。

所以才可以认为,林大官人搞定了沈明臣、送走了屠隆,就相当于搞定了浙江;搞定了公鼐,就相当于搞定了山东。

天下四大省级文坛重镇,林大官人已经完整的拿到两个,这优势就很大了。

至于南直隶,太过于散装,有那精力统一南直隶,还不如直接统一全国。

在南直隶内部,林大官人目前完成了对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三個大郡文坛的整合,目前也够用了。

当然作为东道主和主要组织者,林大官人还有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放在会务上。

被王老盟主驱逐出来的冯时可顺便带了话,说要把主会时间往后推迟几日。

这也让林大官人稍感疑惑,先前王老盟主急忙催促开主会,可能是对方觉得有大优势,所以要抓紧时间。

那么现在又要推迟,难道是因为自己拿下了山东,导致对方大优势丧失后又想拖延了?

想来想去,暂时也只能这么理解了。

但是才过了一天,王老盟主又打发了邹迪光来传话说,这次参会人数太多,主会场在沧浪亭会显得拥挤杂乱,建议换一处地方。

林大官人不耐烦的说:“苏州城就这么大地方,老盟主还想换到哪里?”

“弇州公认为,拙政园从各方面来说最为合适。”邹迪光答道。

拙政园是苏州城内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足足有二百亩,而且现在拙政园的园景与很多精雕细琢的风格不同,讲究一个空旷荒疏的野趣。

所以如果参会人数非常多的话,在拙政园确实方便。

但林大官人不认为这么简单,估计主要是因为拙政园地广空旷,从安全角度上来说,不容易被包围堵死。

毕竟有四年前被堵在求志园假山上、两年前被包围在蜀冈平山堂等等前车之鉴,王老盟主的军事素养也被迫有所长进,不再追求那种高高在上、脱离大众的逼格了。

但让林大官人怀疑的是,为什么本该摆烂认命的老盟主又重新生出防范心,开始注重安全问题?

难道王老盟主还想有什么小动作,所以才如此在意事后的安全?

林泰来一边思考着,一边回应说:“拙政园现在属于虎丘徐家,也不知道能否来得及安排。”

邹迪光立刻答道:“弇州公已经与徐家说好了,完全可以借用!”

林泰来只能郑重警告说:“下不为例,我不希望再有什么变化。”

王老盟主的想法总是这样变来变去,让林大官人心里烦不胜烦,可又不敢直接动粗。

他生怕寿命似乎进入倒计时的王老盟主当场挂掉,那自己就说不清了。

送走了邹迪光,林大官人又把申二爷叫了过来,劈头盖脸的斥道:“你们徐家是不是想自绝于苏州人民?”

申二爷一脸懵逼,你林泰来这句话理解起来很费劲啊,什么叫“你们徐家”?

虽然他们家先祖曾经入了徐家并改姓为徐,连父亲也曾经叫徐时行,但自从父亲中了状元后,他们家就恢复了申姓,不再姓徐了!

所以这是虎丘徐家又触怒了林泰来,然后他们申家被迁怒了?

林大官人继续说:“他们居然与王弇州勾搭,背着我把拙政园借给了王弇州。”

申二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年林泰来在商业街区插旗并崛起的时候,没少和徐家发生过冲突,林泰来第一次遇到堂口被砸还是徐家干的呢。

而这次事情,明显是徐家心有怨气,故意恶心林泰来。

可这样又能有什么好处?徐家这个做法,实在太不明智了,纯粹是损人不利己,无故招惹强敌。

自从虎丘徐家最明理的徐泰时去了京师做官,苏州这里就真没有什么靠谱的人了。

林大官人冷笑说:“虎丘徐家敢这样做,所依仗的不过就是你们申家罢了。知道有你们申家的面子在,我就不可能把他们灭门。”

虽然从二三十年前开始不姓徐了,但申家和徐家目前还是保持着特殊关系,按照亲戚模式来相处的。

随后林大官人又对申二爷问道:“我扪心自问,看在你们的面子上,对徐家已经很客气了。

比如我只是废了徐家赘婿范允临的功名,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

又比如苏州城外三大繁华街区,我只占住了南濠街和上塘街,山塘街仍然留给了徐家。

然而徐家还敢这样跳梁,你说我该怎么办?”

申二爷实话实说的答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就当不知道。”

林大官人满意的说:“对于伱的觉悟,我还是很放心的。

你去转告徐家,做错事就要承受代价,文坛大会后,新吴联社团将全面进军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