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晋血山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85章 头疼(1 / 3)

作品:《晋血山河

app2;

司马诠说:“但这样一来,损失就全由国家扛了。”

李睿点头:“确实如此。但是有些损失,必须由国家来扛,不能总想着占老百姓的便宜。”

司马诠明白了:“大司农的意思是,由军屯来试种?”

李睿说:“是的。老百姓零零散散的种,示范效果终究不如军屯。”

司马诠说:“朕明白了,大司农是想在最短时间内将这占城稻的影响力推到最大,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喜欢上它,接受它啊!”

李睿笑:“就是这样。”

拿定了主意,马上便开始着手安排。

其实这事并不难,事在大半个江汉平原都已经被晋军控制了,海量未开垦的荒地和无主的土地也收归国有,要划出十几万亩水田来充当试验田,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种田的人就更好找了,在平定王如之乱的时候晋军俘虏了大量叛军,这些叛军里有大量荆州土著、巴蜀流民,还有不少五溪蛮夷,都是擅长种植水稻的高手。晋军俘虏他们之后将他们打乱,百户为一保安置到广袤的江汉平原上,成立一个个军屯,将那一些无主的土地分给他们耕种,每年土地产出的一半要上交国库作为对他们的惩罚,这种惩罚将要持续十年……都造反了,总不能不让他们付出一点代价吧?

现在,这些军屯正好派上了用场。

李睿精心挑选了一些军屯,这些军屯的军田加起来得有个十几万亩,足够了。而那位精明的使者早在回国之前便连坑带骗,带了几十名擅长种植占城稻的农民回来,李睿安排他们到各个军屯去充当老师,教军户们怎么种田。

军户们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种下去只需要三个月便能收获、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的水稻的,不过他们都是战俘,生死不过是朝廷一句话的事,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去学,免得朝廷一个不爽,把他们给砍了。

事实证明,听话的人是不会吃亏的,好日子正在等着这些老实巴交的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