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卷,往死的卷(2 / 4)

作品:《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至于人数,则是根据当时进士的人数,又或者老朱的需要。

比如,有时候的二甲进士出身十七人,三甲同进士只有一百人。

有时候,二甲进士直接来了一百零七人,三甲同进士则是三百六十二人。

反正,在老朱看来,科举选拔人才,主要是在治理天下,抚育黎民百姓,要求能办实事、做实务,需要多少就录取多少。

要不然,也不会直接从民间征调聪明正直、贤良方正的、儒士、孝廉、秀才、耆民等人入朝为官。

虽然这个时候,明朝的科举,还未形成固定思维的八股文取士。

但是,任何年代的考试,都是由人出试题,还是选自四书五经。

那么,必然就会有捷径可走。

郭安微微点头,“杜老所言正是,我想请杜老,还有书院内那些精读四书五经的博士,给书院内那些举人讲读四书五经。

并且,还请杜老按照宋元的科举之题,又或者明年科举,可能会出现的题目,来给那些举人出题,让他们按照科举的要求答题!”

杜敩眼睛一亮,精神一振,“郭长史是说押题?”

一旁,朱棣与道衍两人,也大感兴趣。

“正是押题!”郭安点头。

杜敩沉吟一下,随后又不由轻轻叹息一声,无奈道:“郭长史所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取巧之法。

可是,如今陛下还未指定主考官,朝廷那么多位德高望重大学士,甚至还有可能是陛下亲自命题。

哪怕是老夫押上十多道题目,也不能押得准!”

郭安两眼微眯,轻笑道:“杜老,如今进明年科举,还有数个月,上百天,为何只押十多道呢?”

杜敩眉头微皱,有些疑惑道:“郭长史之意?……”

郭安微微一笑,说道:“卷,往死的卷!”

“卷?”

杜敩与朱棣等人,都是一脸疑惑。

郭安一脸肯定的点着头,道:“请杜老,还有书院内那几位博士,两日出一道题目。

让那些举人去做题,然后杜老与众位博士去批阅,指导他们如何破题,答题。

熟能生巧!

我北方学子在科举之上,素来积弱于南方。

做上十多道题,可能比不上那些南方学子。

但如若做上数十道,又或者上百道题呢?”

朱棣与道衍等人,直接瞪大眼睛,随即便是满眼兴奋。

杜敩也满脸惊色,“郭长史果然是一位妙人,这般取巧之法,都能想的出来。”

这书舍这一群人之中,只有他中过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