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片场琐事(2 / 2)

作品:《影帝:我的娱乐时代

这就是市场太小的坏处,很容易造成赢家通吃,一部片子杀穿整个档期。

“上映到月底的话,超过1亿没有问题。”发行方伯纳的于东很有自信。

而在《神话》之后,成龍更是直接表示要拍《十二生肖》。

没错,《十二生肖》在05年就说要做了。

而且基本脉络已经有了,成龍和唐季理都表示:“我们要走遍全世界,把中国的国宝拿回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拖那么久。

也是在国庆档期后,京城人艺剧院发布06届招聘信息。

人艺就是这么任性,不说计划招收多少人,就说要招了,你们快来报名。

“你不是说要报人艺么。”朱亚闻知道张元君想考剧院。

“再看吧,我怕后面没时间准备。”张元君脑袋里飞速过了一下自己后面的安排。

“试试呗,考上了就是个铁饭碗,也挺好。”

铁不铁饭碗的对张元君倒没大所谓,他主要是向往中国话剧最高舞台。

这话好死不死被濮存心听到了,其实他知道张元君想考人艺。

“考呗,你条件好,准能考上。”跟张元君演戏的这十几天,濮存心真对这个学生刮目相看,外在条件好,领悟力高,表现能力也强,天生做演员的料。

听濮存昕这么一说,张元君没正经了:“您是副院长,您给透透题。”

“哪有什么题。”濮存心笑道,“就笔试加两轮,有时候是三轮专业面试,通过了就进,通不过就走。”这些都是公开的。

“你们这些学院出来的,笔试肯定没问题,但人艺的专业面试很严格,有经验的演员都不一定能通过。”濮存心道。

不过在一起拍戏,到底有些优势,濮存心还是教了02表本想考人艺的学生们一些技巧和心得。

这算开小灶,但不能算考试舞弊。

濮存心作为前辈,把自己几十年影视表演和舞台表演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在片场教给后辈,有什么不对?

“其实大致的方向,我们剧院和你们学院教的是一样的,”濮存心说,“只是我们会偏舞台,而你们是影视化呈现,但技巧是相通的。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会有所不同。

“比如台词,清晰、准确、流畅、感情无论是舞台还是影视,都是这样的要求,只是舞台表演的台词往往会更夸张一点。”

濮存心当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李白的名篇《将进酒》。

要不说人家是艺术家呢,近距离听濮存心的朗诵,声音中的感情、起伏,再配合肢体的呈现,就这小段,展现的是濮存心在《李白》这出剧上14年的刻苦钻研。

在场的学生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王佳道:“台词真好。”

濮存心笑道:“看出区别了吧?技巧是差不多的,就是呈现形式的差别。”

张元君道:“您这一段放在影视里也好看。”随机又笑道:

“偏偏关静年是默片皇帝,一口‘鸟语’,台词不过关。”

“哈哈哈哈!”在场的无不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