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起飞!(1 / 2)

作品:《悟性逆天,在现实世界创造五雷法

此刻,由天师府下山联络的三名弟子。

三人分别持有三块玉牌。

三块玉牌每块玉牌上共有九个洞,其中七个洞对应天上七星。

第八个洞的位置指向中间驿站中转点,第九个位置,便是目的地!

三人分三路北上。

其中,左路走北湖省,出汉武市一路向北!

中路直出徽安省,路走直线向北!

右路走江浙省,走州杭市!

三路看似不同方向,但最终的目的地点是一致的,他们最终合流的地界,那便是最后的目的地!

其实从他们下山的那一刻,观一天师心中便已经有了数。

三块玉牌所表明的大致方向,是向北!

目的地最终会在北部地区诞生!

但最后是联络上是何种势力,他便不得而知,要看历任掌门留下的玉牌,雕琢的洞口指明的位置。

这一天,三名天师府下山的底子,先后到达了玉牌上指明的第八个孔位的地点。

玉牌配合罗盘,结合天上星图,精准找到了中间的驿站!

右路的驿站,是一个破败的道观,屹立在山间,周围充斥着原始的荒野,看不到人烟。

不过道观的建筑,很是古朴,风格与天师府一脉相承。

从门外向内看去,周围长满了杂草,墙上弥漫着藤枝,不难看出是年久失修的状态。

很难不让人怀疑,道观内是否还有人驻留。

倒是道门外左侧有几亩田土,还种着些蔬果花菜。

大门敞开着,门匾上赫然雕琢这三个大字“清道观”。

走进道观,四周环绕式的房屋建筑,皆为古朴的阁楼瓦房,墙面已经有些开裂,很明显经过了时间的摧残。

“有人吗?”

“有人吗?”

“有人吗?”

这名弟子在屋内环顾了一圈,并未见到有人回应,让他顿时感到一凉。

相隔三四代掌门,中间断层几百年不曾更新过的联络方式和中转驿站,可能早就失效了!

如果是这般,那么可能玉牌也跟着失效了!

最终的联络点,可能也像这道观这般,随着时代的颠沛流离消散在了人海。

无法到达第九个洞指向的位置,三人就无法会和!

天师府黑洞的秘密,又将何人来解!

想到这他有些不甘心,在院落内找了一圈,好在看到了些许有人生活过得痕迹。

堂屋内,供奉着的道教神像前依然点燃着蜡烛香火,屋内四周还有打坐点的木墩子,只不过一切都像是年代久远,破败不堪了!

整个道观虽依旧无人回应,但这名弟子并未离开,就此在神像前盘坐,直到门外天色渐晚,才见一人提着灯笼,背着一捆柴火从山的一头向着道观走来。

在这四周寥无人烟,与世隔绝的深山,没电没网,没有人烟,远离世间凡尘,倒也算的上清净。

随着那道身影走进,只见是一位白发老者,已有八十有余,沧桑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皱纹。

身形干瘦,却背着重重的柴火,在夜路中仿佛一股风就能将其吹得摇摇欲坠,纵使是这样,也依旧提着灯笼回到了道观,将柴火放回到了伙房。

这名老者正经过堂屋大门,却发现屋内有一人影打坐,形态庄严且诚恳,像是在诚心祈祷着什么,丝毫没有察觉老者已经来到了他的近前。

“夜深了,不知你是?”

“如何寻得此处?”

老人拍了怕他的肩膀,打坐中的弟子这才醒悟过来,当时瞪大了眼睛满是兴奋的看向了老者,在他身上打量了一番!

从老者身上,看到了道教服饰,这一刻在他看来是那么的亲切!

“拜见前辈,弟子是从天师府下山,奉观一天师之命,以玉牌指路,下山联络,故寻到此处!”

“”

老者当即哑然,听到天师府这几个字眼,身形如木偶一般僵在了原地,一双瞳孔失神陷入了沉思!

在他脸上本已是布满皱纹的眉间更是紧紧皱了起来,满是震撼的神色紧盯着他手中那块古韵的玉牌!

颤颤抖抖的手,从他手中接过,在烛光下老者反复进行了辨认,从最开始的惊疑,到最后的惊诧!

老者感到难以置信,从屋内走到了屋外,举着玉佩,经过玉佩上的洞口对准了星穹上的七颗闪耀的星星!

接着他又拿出了罗盘,在罗盘上快速波动了几个开关,玉牌奇异的第八个孔位照下来一道月关,正好在罗盘上!

罗盘的指针随之转动,而后他又拿出了一张羊皮绘制而出的地势图反复寻找。

最终,老者仰天长长叹息了一声。

玉牌上的第八个孔位,恰恰就是他自身所处的位置!

老者苍老的身子,坐倒在了堂屋门前的石阶上,满脸凝重的看着屋内不知所然的弟子。

“几百年了,老朽已经是第四任传承人。”

“如今时代变迁、朝代更替,早已是千变万化不复当年!”

“而今堂下无弟子,没人再愿意同我这个老头子孤受道观,原以为到了我这一代,再无人前来接任,获将面临断层。”

“没曾想,终归还是来了!”

“但,你来的令老朽感到突然,竟是携玉牌而来,这也就是代表着天师府镇压着的东西,要冒头了!”

“前辈,天师府下镇压着什么?”

年轻的弟子上前急迫的想要询问,这也是他这一路当中最大的疑惑。

只知按玉牌寻路,并不知道寻向何处,寻到何种事物。

当听到天师府院落中间出现的黑洞,镇压着什么,他对此充满了好奇。

“有些事,你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历来,只有掌门才得以洞悉其中的详细。”

“何况老朽也并不知其详情,只是奉命在此等候,等候那么一天的到来,给于前来寻路的弟子,指明方向。”

老者说话间不改凝重的面色,一双深邃的瞳孔遥望着星穹的尽头,仿佛能看穿天际的奥妙。

“前辈,那您在这深山老林,驻守多久了?”

年轻的弟子凑上前,询问着内心的疑问。

“八十余栽,从诞生,到今日你的出现!”

老者嘶哑的声音,就好像黑夜中的一掌明灯,给这名弟子点燃了心中的方向。

一个人,能够忍受得了寂寞,不为世间繁华所动,甘愿归隐深山,不露与世,动辄过去了八十余载,到目前仍然坚守着使命。

年轻的弟子,内心升起了对老者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