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大宋泼皮 / 章节正文阅读

(2 / 2)

作品:《大宋泼皮

后世,多少人为了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争的面红耳赤。

正因这一桩桩秘闻,才让历史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活泼生动。

谈笑间,刘昌的声音从外传来:“陛下,到钱府了。”

“钱翁,请。”

“陛下先请。”

下了马车,在一众仆役的高呼中,韩桢在钱先礼的陪同下,游览了一圈钱家祖宅,而后来到大厅饮茶。

韩桢轻抿一口茶水,随口说道:“听谢卿说,钱家有一位芝兰玉树,钱翁何不领来与朕见一见。”

“谢相谬赞了,老拙孙儿蠢笨,不过中人之姿,唯仁孝可嘉。”

钱先礼说着,命人将钱元奇寻来。

不多时,钱元奇迈步走进大厅,躬身行礼:“小民拜见陛下。”

韩桢打量一眼,赞赏道:“果然一表人才,风度翩翩。”

“当不得陛下夸赞。”

钱元奇赶忙自谦道。

韩桢问道:“可有功名在身?”

“不曾。”

钱元奇如实答道。

韩桢轻笑道:“如此俊才,不入仕可惜了,朕欲改制明州港市舶司,元奇可想为官?”

闻言,钱元奇心头狂喜,正欲应下,却见钱先礼抢先一步说道:“陛下厚爱,老拙感激不尽,只是元奇资质平庸,为官入仕,恐会耽误朝廷大事,老拙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番话,让钱元奇面色一变,嘴唇蠕动了几下,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可惜了。”

韩桢略显遗憾道。

钱先礼生怕这个孙儿因不满,整出甚么幺蛾子,于是吩咐道:“元奇,你先下去罢。”

“是,小民先行告退。”

钱元奇再度躬身一礼,转身离去。

又聊了一阵后,时值正午。

在钱家用了一顿午饭后,韩桢便离去了。

临走之前,韩桢特意留下一副墨宝。

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良善人家!

尽管韩桢这两年已经开始练字了,但毕竟时日尚短,别说与那些大儒比,就是一个秀才,书法都比他好上数倍。

但钱先礼却如获至宝,吩咐道:“请城中王待诏来家中,将陛下墨宝裱好,供奉于大厅之上。”

待诏,是一种官职,亦是民间对手艺人的称呼。

当然,并非所有手艺人,都能当得起待诏之称,需得是行业内手艺顶尖之人,才有的尊称。

“老奴这就去。”

老管家欢天喜地去了。

将墨宝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钱先礼转过头,见自家孙儿闷闷不乐,笑问道:“心里可是怨阿爷?”

“孙儿不敢,阿爷这么做,自然有阿爷的道理。”

钱元奇答道,只是语气中显然还夹杂了一丝不服气。

这很正常,入仕为官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终极信仰。

“看来你心里还是有气。”

钱先礼语气愧疚道:“阿爷知晓你想当官,但为了钱家,也只能委屈伱了。”

钱元奇疑惑道:“这两者有甚关系?”

“你当官家先前那声可惜,是因错失你这个人才么?”

钱先礼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他有三个儿子,皆不成器,孙子辈中,也唯有钱元奇相对出挑。

可那也只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相比起那些青年才俊,钱元奇差的不是一丁半点,这么明显的事情,竟然也看不透。

听自家阿爷这么说,钱元奇不由正色道:“还请阿爷明示。”

钱先礼心头稍稍有了些慰藉,自家这孙儿,到底还是有些优点的。

“此次捐了族中全部田产,并且分文不收,给足了官家脸面,官家无论如何,都得投桃报李。赏你官儿,便算是还了人情,可若不接,那这个人情陛下就得一直欠着。”

钱先礼看着桌上的墨宝,喃喃自语道:“陛下赐下的这四个字,乃是我钱家的护身符,从今往后,只要安分守己,灾祸就落不到我钱家头上。如此,我临到死时也能安心闭眼了。”

“原来如此。”

钱元奇恍然大悟。

钱先礼叮嘱道:“显赫一时,不代表能显赫一世,三代而衰的门庭比比皆是。元奇你记住,往后钱家子弟,不得入仕为官。”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钱家不需要后人光大门楣,只需安安稳稳,守住家业即可。

见阿爷语气郑重,钱元奇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阿爷宽心,元奇定然铭记于心。”

“好孩子,阿爷没多少日子了,你父亲性子惫懒,志大才疏,往后钱家就靠你了。”

钱先礼轻轻摸了摸他的脑袋,满脸慈爱。

钱元奇眼眶微红,面露孺慕:“阿爷身子骨好着呢,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钱先礼摇头失笑:“傻孩子,生老病死乃天道轮回。阿爷不怕死,只是有些遗憾,盛世要来了,只可惜我看不到喽。”

自开元盛世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这四百年间,天下战乱不断,哪怕赵宋一统天下,却也弊病颇多,暴乱频频,一眼便能望到头。

今日得见官家,让钱先礼觉得,下一个盛世,即将到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钱先礼遥遥看着天边夕阳,口中喃喃念着杜甫的诗。

盛世啊,该是何等光景?

无法一睹盛世美景,这辈子终归是有些许遗憾。

……

……

是夜。

遇仙楼虽比不上樊楼有名,可也是东京城里七十二家正店之一。

几经转手,如今的遇仙楼,被一名山东的豪商以高价扑买到手。

夜幕下,遇仙楼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三楼雅间之中,赵佶与赵楷这对父子刚刚用完饭,此刻正品茗闲聊。

这段时日,赵佶的字画愈发不好卖了。

由原先的一字二百贯,到如今,一幅三尺画作,也才能卖百来贯。

之所以跌价如此之快,实在是这厮太过高产。

几千贯,一夜就折腾没了。

没钱了,就继续卖墨宝。

物以稀为贵,市面上数量一多,价格自然也就低了。

收入少了,连带着赵佶的消费也一降再降,下榻之处,从樊楼变成了遇仙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