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2 / 4)

作品:《盛唐挽歌

当时这支军队,就被临时命名为“天山军”,由行军大总管率领。

攻下高昌国后,唐军留下一部分府兵在本地驻守,“天山军”的番号,便成了留守地方的固定番号,这也是后来边军番号的由来。

当然了,还有一些军队本身就是周边少数民族依附的,比如说墨离军、豆卢军、瀚海军这种,只需要朝廷赐予番号就行了。

然后开元初的时候,这些边军里面,很多都已经不是府兵了!

而是“屯田兵”,可以理解为家就在本地,待遇被大幅度弱化,但保留了土地权力的府兵!

这些人不在府兵的“奖池”里面,但是在兵部账册上。

所以说,这就是看史书不能吊书袋,不能一概而论的原因,魔鬼往往就在细节里面。

开元几十年时间,其实就是老的府兵退役,新的募兵,其中包括长征健儿(还有别的)补上的过程,直到最后府兵全部退役完毕。

除了这些“常备军”以外,还有不在账册上的“临时工”。

比方说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具体是啥的团结兵。

比如说史书上常见的“发番汉军士万余”之类的,等同于边疆的“老兵召回”制度。说白了,大唐能打仗的人远不止兵部账册上那五十多万。

这个过程当中呢,又有很多幺蛾子出现,比如说边疆从军人口比例太高,中原防御空虚,关中禁军腐化,财政亏空导致欠饷等等。

导致很多政策上该出现的部队没有出现,因陋就简,不该出现的反而勃勃生机了。

我说这么多废话,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安史之乱以前,唐军内部来源和兵制是非常复杂的,老中青的制度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