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臭水沟,抓红虫(1 / 2)

作品:《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由于受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南方沿海城市气温比常年更低,请做好防寒准备。”

天气虽然很冷。

可担担岛的养殖户却非常的忙,码头上全是喊人帮忙夹海带苗的吆喝声。

“老春,明天有没有空啊,来帮我家夹海带苗,一天给你三块钱啊。”

“给五块都没用,手都长冻疮了,现在都快痒死了,想夹也夹不动。”

“那你家渣某有没有空啊。”

“我家那个,给张金沙帮忙去了。”

84年的最后一月。

是担担岛最为忙碌的一个月,全岛包括陈家村那边,一共有二十多位养殖户,共养了八百多亩海带。

而这时候,有人翻出了李多鱼去年登报跟领导说的那些话,大家发现,好像也没在吹牛,他还真把海带养殖给做大做强了。

一整个月下来,半个担担岛的村民都在不停夹海带苗,那些海带养殖户,全都在抢人夹海带苗。

可由于天气实在太冷了,很多人夹不到一周,手和脚就全长冻疮了,想干也没法干。

这也导致夹海带苗的工钱直接翻倍,原本一天最多也就两块钱的工钱,现在夹海带苗的工钱,一天最少也要四块钱。

手脚利索点的,一天赚个五六块不是问题。

幸好李多鱼的亲戚足够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率先把那两百多亩海带苗都给夹完了。

这里面李多鱼有一百亩,大伯家一百亩,三叔五十亩,小舅陈冬青二十亩。

而在这期间,李多鱼还抽空参加了陈文超的婚礼。

这个年代的结婚还挺简单的,并没那么注重仪式感。

双方拍一张结婚照。

然后到镇上登记一下,就算正式结婚了。

至于什么三大件,四大件之类的,哪怕在这个年代也是有钱人的标配,普通人结个婚,最多就买几个搪瓷盆,买一台缝纫机。

什么冰箱、彩电、洗衣机,那简直就是想都别想。

毕竟对渔民来说,与其花那么多钱,买那些奢侈品,还不如多攒点钱,搞一条大船更实在。

结婚那一天,陈文超和刘小兰大多都是在听喜娘在那里讲好话,然后拜天地、拜祖宗,拜各位长辈。

接着,就是宴请亲朋好友,各种敬酒,由于刘小兰的哥哥比较多,小妹结婚,他们这些当舅子的,没捞到啥好处,多少还是有些怨念的。

结婚这一天,就给陈文超灌了不少酒。

而在这一个月。

李多鱼的鳗鱼塘终于挖好了。

整整七口大塘。

李多鱼也把原本的那个简易毛竹厂房给升级了,在里面搞了六口浅浅的水泥池,专门用来养鳗鱼幼苗。

过来人的李多鱼很清楚,新挖的塘是没法直接养鱼的,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行。

首先,要把新塘加好水,泡上十天半个月,观察池塘有没有漏水点,如果有漏水的话,要给堵上。

接着要观察,池塘有没有小鱼苗出现,有的话就要全部清理掉。

以前他也很好奇,为什么新挖的池塘会有鱼苗出现,后来听别人家讲,这才知道。

一些地势比较低,又靠近小溪的土地,哪怕以前不是池塘,土里面也可能存在鱼卵。

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

前段时间的雨季,李多鱼就已经发现,这几口新挖的池塘泡水后,莫名多出了一些小杂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