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打光就打光(1 / 2)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用眼下的话来说就是,一塔可以放,二塔也可以放,小龙能放,大龙也能放,高地给了,远古龙让了,最后连家也让了。

永远都在运营,永远都在挨打,永远都在不亏,永远都在失败。

宋朝有官方的出面修《武经七书》开军事理论的先河,北宋士大夫可以说兵书是读的最多的,结果落到操作层面却又是最幼稚的。

这其中赵二的智障操作固然功不可没,但士大夫们眼高手低的心态也同样不可或缺。

恍惚间都觉得自己有赵二阵图庇佑,有熟读《武经七书》的积累,人人都觉得自己韩信再世,个个都似诸葛亮转生,灭敌只在谈笑间。

但实际上,打仗这件事儿,你以为就你聪明啊?

咱们开国元帅之一曾说过,他长胜将军的美名并不依赖于什么特殊天分,而是只做对了一件事:

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因为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这种对战争最朴素直观的理解,恰恰就是两宋士大夫们所欠缺的。

至于同样是这位元帅所说的“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恐怕就更不是士大夫们所能够理解的。

而回看两宋让人慨叹的名将,他们恰恰都是最懂得这种用兵之道的。

韩世忠滹沱河上以五十骑怒冲两千骑,杀得金军大溃,脱身之后犹不满意,以少追多数十里。

岳飞的部将当中,岳云打颍昌以近两万对金兀术五万精兵,来回冲杀数十次,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从早杀到晚硬是把金军熬崩了才取得胜利。

杨再兴引三百精骑遇两万金兵,遣人报信之后便带兵义无反顾领军入阵,三百皆亡杀敌两千,因为杨再兴知道跑不过金军,唯战而已,唯死而已。

类似的例子从卫青霍去病到李世民李靖,再到岳飞曹友闻,以及明朝的徐达常遇春戚继光等,都有类似的例子。

没有破不开的战术,只有打不垮的意志。

两宋从开国至亡国,边境的摩擦你进我退几乎就没停止过,因此前线浴战成长的武将是最能理解咱们如今所说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的。

但南宋的士大夫和皇帝嘛……说得好,我选择和议!称臣!叫叔伯!

封建时代的古典兵法先是被姜尚、田穰苴、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大佬搭建框架,到后来再由韩信、李靖、刘伯温等军事家一代代修缮,内容上早已趋近于完善,当时战场上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基本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也是士大夫们领兵的底气所在。

但孙武开篇就说了,将者智信仁勇严,而其中能够“怒来死不顾,决眦肝胆裂”的勇,是在书本上永远都学不来的。

这一点上来说,东西方是相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加里波利之战,奥斯曼的上校凯末尔对自己士兵发表宣言:

我不是命令你们去进攻,我是命令你们去死。

最终他率千人以近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抵挡住了英澳联军两万人在战列舰轰炸掩护下的进攻,坚持到了援军到来,使得奥斯曼这个垂垂老矣的帝国在死前保住了自己的尊严。】

虽然嘴上说着要等那罗贯中刘三吾到了再对质试探以验真伪。

但就马皇后此时所见来说,夫君身体倒还挺诚实的。

就如此时便在忙着赞叹那议领军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