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铮铮大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五章:殿前司军营(2 / 4)

作品:《铮铮大宋

“是,我委托了工部的几名案使,请他们率人在外城的东南方向,在汴河与蔡河的两河下游之间建几座工坊……只要官家拨款到位,那边就开始施工。”

赵祯有心再问,但碍于曾公亮在场,只能作罢,转头吩咐王守规道:“回头叫人去催催。”

王守规肃然应道:“臣待会就派人去催,定不会耽搁了小郎君的大事。”

赵祯微微点头。

晚上用完膳后,赵祯在福宁殿与赵旸对弈,期间又问赵旸:“那几个工案,还有那几座工坊,具体说说。”

赵旸瞥了眼唯一留在寝居内的王守规,低声道:“石工作坊,我打算建几座烧砖的砖窑……”

“砖?民间百姓造屋用的砖?”

“不,那种土砖太脆,我都能用手一劈两半,没什么用。我要的是更结实的砖,这是基础建设的必需物,建造城墙、房屋等离不开它。等到水泥也配置出来,我一年就能给官家造一座城……我是说单论城墙。”

赵祯虽说听得震撼,但却没有实际的概念,想了想问道:“若是汴京的城墙呢?”

赵旸大致估测了一下道:“里侧城墙的话,不会超过两年,外侧城墙,五年应该足够了。”

赵祯大为震撼,毕竟像汴京的内城墙据说可是建了近十年,同期动工的外城更是建了二十几年。

这就是相隔一千年的差距么?

“铁工案的作坊呢?用来炼铁?”

“确切地说是炼钢,王中正几人的兵器我看了,颇为锋利,但远远谈不上神兵,我故乡的轧钢,专门用来造炮管的那种,那种打造成兵器才叫削铁如泥……不过这些也就收藏用了,火药诞生之后就是火器的天下……但短时间内,火器的威力还不及弓弩,但逐渐就会被赶上,直到望尘莫及。”

回想起这小子曾经对自己描述过的那种可以摧毁一座城池的恐怖兵器,赵祯神色凝重,沉思道:“待你那工坊建成之后,朕调几营禁军过去驻守,只负责警戒细作,并不会妨碍你技术司的运作……唔,朕到时候再让你兼一个防御副使。”

“副的?干脆给我个防御使的正职呗。”

“你管得过来么?”赵祯没好气道:“莫要好高骛远,先带好手下那五百名禁军,让朕看到你果真有领军的能力。”

“行吧,明日我便先去天武军看看……话说天武军驻扎在哪?”

赵祯无语地睨了眼赵旸,思忖道:“这样,明日你先去殿前司找都虞侯曹佾,介时他会领你去,有何不懂的你就去问他。……切记,此人乃皇后之兄,且为人素来谦和,不与人结怨,你可莫要无故冒犯他。”

“官家这话说的,我又不是……那啥,逮谁咬谁。”

赵祯斜睨一眼,懒得理会。

殿前司,乃大宋禁军官司,与侍卫亲军司合称“两司”,前者辖下殿前指挥使司,与后者辖下侍卫亲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又合称“三衙”,通称“两司三衙”,守卫皇宫的禁军,皆源自于此。

然大宋禁军多达一、二百万,仅有一小撮经选拔后驻守宫城,甚至任为诸班直,负责宫城内外的守备,其他大部分禁军,除必要驻扎于边防,大多都驻扎于汴京的内城、外城以及京畿之地,少量“就粮”于地方,由地方供给钱粮。

次日清晨,待洗漱用膳之后,赵旸带着王中正等人出宫城西侧的西华门,直奔位于内城西北侧的殿前司军营。

相较内城东、南两处的繁华,内城的西北则显得萧条许多,除直通西华门的街道还算平整,民宅也聚集,越往西道路状况越差,且附近一带的民宅也越简陋,到后来甚至看不到有什么人烟,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引入眼帘的营地,被一人高、一眼望不见边际的木质栅栏围着。

透过栅栏的缝隙往营地内观瞧,赵旸看到了密集的联排房屋,远处似乎还有一个宽阔的操场,隐约能看到有些禁军正在操练,但精气神看似并不佳,喝喊之声无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