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论战(2 / 3)

作品:《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哪个诗人敢?

因为只有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浅浅体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二天中午吃完饭,方明华和诗歌组的成员全体出动,只留刘为民守办公室,连董墨也兴致勃勃跟着要来。

杂志社没有车,四人挤公交车赶到西大,进了校门就看到路边的报刊栏围了一大群人。

“方主编,估计是你这次和尚中敏的辩论会。”张艳倩笑道。

方明华估计也是,他们走到报刊栏果然看到一则通告是以西大文学社的名义发的,下午两点半在三教楼阶梯教室,举行一场诗歌理论辩论会会,辩论双方为《延河》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和重庆大学学生尚中敏,欢迎文学爱好者参加云云。”

不过众人看的不是这个,而是旁边旁边贴的另一张红底黑字写的通告——不,应该叫战斗缴文。

“《别了,舒婷北岛》!”

标题夺人眼球,内容更加火爆:

“我觉得应当和你们再见了,舒婷北岛。

你们曾经朦胧,我们也跟着朦胧。

但不久我们就突然发现,我们朦胧什么呢?

你们不相信一切,你们又并不是不相信一切。

你们为迷路的蒲公英朦胧。

你们为远和近朦胧。

你们发出的声音是奇特而勇敢的,也许在沙龙里有你们的市场,或者在不谙世面的学生中能够再朦胧下去,

一进入现实生活,我们便发现你们太美丽、太纯洁、太浪漫了,

是我们忍痛割爱,别了,舒婷北岛,我们要从朦胧走向现实

作者:重庆大学尚中敏。

卧槽!厉害!

方明华看了暗暗吃惊。

这家伙竟然用这种方式给自己造声势。

方明华几人没有直接去教室而是先到中文系主任刘建军的办公室。

刘建军热情接待他们。

“小方,你这个对手不可小觑啊。”刘建军说道:“贴在校门口那张你看了没?”

“看了,挺夺人眼球的。”

“呵呵,这个重大的学生还真有两下子,昨天他到西大,你知道他干了什么?”

“干了什么?”

“找到我们学校的文学社社长,经过一番说辞,晚上就在一间阶梯教室进行一趟诗歌理论讲座,赢得掌声一片,我是后来听学生说才赶过去,站在外面听了会,且不说他讲的观点如何,但逻辑、口才都非常不错是你的对手。”

“刘主任,那你就不管管吗?”张艳倩嘟囔了句。

“管什么?那个尚中敏有没有讲反动的话,为什么要管?允许不同观点的人说话,这才是大学之最基本的包容精神!”

张艳倩听了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

这当然只是一个小插曲,几人闲聊了会,就一起出了教学楼,教三楼的阶梯教室里面坐的满满的,方明华就看到正在和一群学生聊天的尚中敏。

看到方明华他们过来,尚中敏也赶紧过来,和方明华打了个招呼,又很恭敬向刘建军问好。

“你们两个,谁先上去讲?”刘建军一脸和蔼,竟然做起裁判的角色。

“尚中敏,西大算我的主场,你先讲。”方明华一脸微笑。

尚中敏也不客气,说道:“好,方主编,如果你来重庆,我一定让你先讲。”

两点半左右,文学社社长以主持人的身份讲了开场白,说秉着学术自由,坦诚交流的原则进行交流。

“可以相互争论,但不能人身攻击共计,更不可以扣大帽子上纲上线下面请重庆大学尚中敏同学上台演讲!”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方明华趁机向后看了一下观众,竟然发现自己熟悉的人。

宋棠棠来了,妹妹方明丽竟然也来了!两个姑娘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说什么。

看到方明华看着她们,宋棠棠只是微微笑了笑算打了招呼,方明丽却很兴奋的向哥哥挥挥手。

“加油!”姑娘又握紧小拳头挥舞了下。

台上的尚中敏已经开始他的演讲,果然是那篇《对现存诗歌审美观念的毁灭性突破》

一上去就火力全开。

反对现代派,首先要反对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反对隐喻!

反对意象!

反对崇高!

反对历史与文化!最终在写作行为中落实为反对语言。

因为语言是一座囚牢,它往往以许多被假定着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而貌似先天性地制约着言说行为本身…….

“请允许我拿北岛老师的一首诗做例子。”尚中敏突然说道:“那就是《回答》”

《回答》?

那可是北岛的代表作,诗中充满了各种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的学生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这一切都看在尚中敏眼里,他很满意。

这次公开演讲,目标并不是方明华。

他只是一名编辑,写过几首诗,并不是真正的诗人。

要剑指远在燕京的北岛!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回答》里脍炙人口的两句诗。但我想问北岛老师的是:

这两句讲什么呢?人分卑鄙与高尚。谁是谁的通行证?

谁是谁的墓志铭?不满什么呢?

出身?成份?接着在金镀的天空飘满的死者的倒影,这不断悲怆,绿于械斗,枪杀,大批人死亡?

“哗…….”

尚中敏此话一出,立刻在教室内外掀起了一片喧闹,外面更是群情激愤,方明华暗暗替尚中敏担心。

这里面可是有许多都是北岛的铁粉,会不会有人闯进来将这家伙拉出去群殴?

果然就见一个男生端着搪瓷碗,手里还拿着馒头闯进教室,指着尚中敏鼻子就是怒骂:

“麻痹的,连北岛的这首《回答》都没读懂,你算个锤子诗人?!滚你丫的!”

说完手一扬,一些东西向尚中敏身上飞去。

不是鸡蛋。

也不是馒头。

而是一碗稀饭!

正浇在尚中敏的头上,顿时满脸米渣。

教室顿时有些乱,负责组织这次演讲会的文学社成员赶紧把那个肇事学生拉出去。

方明华也走上台去关心问问尚中敏:“你没事吧?烫到没有?”

“没事,温的。”

尚中敏抹了一把脸上的米渣,笑着说道。

这小子神经也真粗大,还能笑的出来?

“那你休息还是继续?”

“继续!”

尚忠敏也没下去洗脸,只是找了点纸抹掉脸上的米汤,也不管头上还有沾着米渣,继续自己的演讲:

“诗歌,我们要从逃避转向介入,从书本转向现实,从模仿转向创造,从天空转向大地,从阅读大师的作品转向阅读自己的生命--以血的浓度检验诗的纯度……..”

“为此,我们要抛弃朦胧诗那种晦涩难懂、主题多变的写着形式,大力提倡诗词口语化,也就是口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