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支付牌照,羽绒服之都(2 / 2)

作品:《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他的目标就是成为奔驰+苹果+联想+海尔的集合体。

王逸劝也劝不动。

直到全部亏惨了,都血本无归了,他才能看清现实。

才能认清比亚迪未来的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才能听得进王逸的话。

不让比亚迪惨败一次,王掌柜都拎不清。

任何企业都是如此,一旦科技树点错了,那就完了。

像是新能源,当下夏国和欧美都在发展电车,霓虹国却梭哈氢能源。

就算他成功了,夏国和欧美也不会让他成功!

理由简单,氢能的所有上层专利,大都被霓虹国把控。

而把氢能普及最基础,最难的底层技术突破,交给夏国和欧美解决。

一旦这些最难最基础的技术被夏国和欧美突破,氢能汽车大规模普及,霓虹国企业就能靠着手中大量氢能上层技术专利,成为氢能汽车界的高通,到处卡脖子,收专利费,赚得盆满钵满。

夏国和欧美,怎么可能答应?怎么可能当这个冤大头?

于是,没有任何意外,夏国和欧美,全部放弃氢能汽车,直接发展电车,让霓虹国自己玩氢能去!

然后等!

等霓虹国手中的氢能专利全部过期,到时候,夏国和欧美,就开始发力氢能汽车了。

届时,霓虹国手中的氢能专利,一分赚不到。

这些年的投入,大概率也会血本无归。

科技树点错了,后果就是这么严重。

当然,霓虹国错的不只是点了氢能,也是他们太独了,只想捞便宜。

同样,比亚迪的科技树,专注发展新能源和电池,就足够了。

若是再分心去做比亚迪电脑,平板,家电,那才是走弯路,反而断了自己的代工之路。

就像高通,当年为了卖芯片,直接宣布永远不做手机。

所以大家都买他的芯片。

而三星又做芯片,又做手机,结果三星芯片,除了三星,只有魅族在用。

但这些道理,王逸清楚,王掌柜现在还不明白。

只能惨败之后,才听得进去。

当下的王掌柜,王逸也劝不动。

随后,王掌柜安排司机,将王逸送到酒店。

洗漱过后,王逸接到陈传清的电话:

“老板,您交代的羽绒服工厂,我考察的差不多了,工厂收购价,也都谈了。”

一旦进入十一月,纯欲风夏装全国滞销,秋装北方滞销。

到了十二月,南方秋装都得滞销。

美柚、甄柚的营收,都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十不存一。

届时,只能依靠国外的热带国家市场。

解决之策,只有趁机推出美柚羽绒服、棉服,甄柚羽绒服、棉服,替代滞销的纯欲风夏装和秋装。

于是,十月初,王逸就交代陈传清考察羽绒服市场。

如今,终于有了结果。

“结果如何?”王逸问道。

“老板,熟常市、平湖两边,我都看了。两边规模都很大,不同的是,熟常市有波司登带动,形成了高品质产业集群,品质很不错。而平湖没有突出领头品牌,大都是OEM贴牌,但成本更低,商场一两千多的羽绒服,在平湖一两百就够了。不过品质比起熟常市差了一些。”

王逸懂了:“也就是说,性价比,平湖更好。品质,熟常市更好。”

理由简单,波司登作为国内羽绒服领头羊,在2011年虽然还没有十年后的绝对霸主地位,但依旧是行业翘楚,品质都是一流。

因为波司登的存在,整个熟常市都形成了高端羽绒服产业集群。

可平湖主打贴牌,说白了,厂家大都没有自己的品牌,都是代工。

代工这个行业,不追求一流质量,反而更看重加工利润,主打的就是薄利多销!

后世,PDD上的低价羽绒服,大都是平湖生产的。

陈传清很是赞同:“是的,老板,熟常市像是正规军。而平湖则是满天星,到处都是,各自做各自的贴牌,成本真低!我在两边,各自找了十家工厂,最后各选出三家,价格也都谈得差不多了,全看老板拿主意。具体资料,发您邮箱了。”

“好,我先看看,一会回复你。”

王逸打开笔记本,仔细查看起来。

六家代工厂,产能都不错。

王逸仔细看了下,最终还是选择了熟常市最大的一家工厂。

又在平湖选择了一家品质最好的工厂。

熟常市工厂,做工更精致,生产甄柚羽绒服,主打高端。

平湖的工厂,品质也不错,性价比更高,生产美柚羽绒服。

若是两个品牌的做工,没太多区别,反而不好。

王逸拨通陈传清的电话:“老陈,平湖那一家工厂,你去谈谈价格,收购了。熟常市的,我去!然后尽快安排生产,至于款式设计,回头我发伱邮箱。”

“好的,老板。”

10月21日一早,王逸直奔机场。

熟常市没有机场,王逸只能从深市直飞锡市,落地后,再坐车去熟常市。

让王逸意外的是,等他们落地锡市,熟常市工厂已经安排好了接机。

“王董,您好,我是冰云羽绒服经理齐慧。老板安排我来接您!”

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衣着优雅,等在出口。

“辛苦了。”王逸打量着对方,点点头。

这种干练的姿态,一看就是职场女强人。

“您客气了,这都是我的分内之事。”齐慧温婉一笑:“王董,您请。”

坐上车,一行人直奔熟常市。

路上,王逸和齐慧聊了起来:“冰云服装厂,规模不错,为什么要卖?”

齐慧叹了口气:“还是战略定位出了问题。我们老板想要做自己的品牌,就打造了冰云羽绒服。”

“我们冰云的设计,做工,质量,全部向波司登看齐,性价比比波司登更高。”

“但可惜,没用!在熟常市,乃至全国,大家只认波司登,不认冰云。”

“结果就导致,我们不降价,卖不动。那只能降价卖,可这一降价,品牌就毁了,就成了杂牌!”

“哪怕我们做工、用料,比那些贴牌的羽绒服,都好得多,依旧没用。消费者眼里,我们就是杂牌。”

王逸笑了:“结果就是,你们用着对标波司登的品质,材质,做工,成本,最终却卖得和杂牌贴牌差不多的价格!”

“对,王董,就是这样!”齐慧很是无奈:

“在熟常这种羽绒服之都,杂牌羽绒服卖得便宜,本就没多少利润,全靠着薄利多销。我们冰云羽绒服,成本又高,再卖低价,结果入不敷出,亏损惨重。老板也只能放弃了。”

“原来如此。”王逸懂了。

就像平湖,那么多羽绒服代工厂,就没有想做自己的品牌,想成为第二个波司登的?

有!

当然有,而且很多!

但可惜,这些品牌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

最后不但没成波司登,反而把自己搞破产了。

像是冰云羽绒服,一旦降价,直接被打成杂牌了……

服装这个东西,品牌最重要!

零几年的南极人,品牌很硬,一套保暖内衣都卖两三百。

可当下的南极人,到处卖授权,给其他小厂贴牌,也把自己的品牌搞坏了,如今一套只能卖几十块……

品牌这个东西,毁得容易,做得难。

不过冰云这种状况,正合王逸的胃口。

当下王逸有美柚、甄柚双品牌,就缺冰云这种品质做工对标波司登的工厂!

一个小时后,到达熟常市,车停在一家酒店前。

“王董,正好饭点,我们老板订好了酒宴,还请不要嫌弃。”

“有劳了。”

到了店里,一位肤色偏黑的中年男子,早已等在门口。

见王逸走来,连忙大步上前,握住王逸的手:

“王董,您好,我是冰云羽绒服老板顾兆禧。”

“你好,顾老板。”

“快,里面请!”

“谢谢。”

可当王逸走进屋子,却是傻眼了,只见顾兆禧安排了三个陪酒的,还准备了足足一箱子茅台。

王逸哑然失笑:“顾老板,你是要把我灌趴下吗?”

顾兆禧连忙摆手:“不是,我……我只是听说,您们那边酒量大,就……”

王逸无语,都是酒桌文化害人啊!

换了其他鲁省老董,这笔生意,不谈两个月,喝十顿大酒,绝对下不来。

但换了王逸,真没那个兴致。

酒桌文化,六零七零后玩的,九零后很多还真不吃这一套。

当然,未来,也有很多八零九零后,进入职场,也开始了这一套。

毕竟当下的职场,还是六零后七零后掌权,还得按他们那一套玩!

但等九零后掌权,以后谈业务,大家都喝奶茶,可乐,都问题不大。

王逸摆了摆手:“让他们撤下吧,咱们吃点饭,聊一聊,一会去工厂看看,就行了。”

“这……”顾兆禧都怔住了。

他不是没和鲁省客户打交道,但真没见过这么爽快的,甚至爽快到有点随便了啊!

王逸做事,都是在谈判之前,就安排人进行严密调查。

像是常熟的这些工厂,陈传清带着人前前后后,调查了十几天。

连内部信息都掌握了,综合判断后,这才汇报了三个工厂,给王逸。

王逸又从中择优筛选,这才选出了冰云服装厂。

前面考察多下功夫,一旦考察好,谈价就可以干脆点了,没必要拖上两个月,喝十顿大酒,才谈妥。

若是这样,怕是冬天都过完了。

“撤下吧,不用这么折腾。”王逸笑道。

“好,王董,都听您的!”

顾兆禧挥了挥手,几位陪酒的,都撤了下去。

王逸中午只喝了点茶,吃了点饭,和顾兆禧聊了一些熟常市的行情,以及波司登的信息。

下午考察工厂事大,可不能因为喝酒误事。

饭后,王逸跟着顾兆禧来到冰云羽绒服服装厂。

此时,冰云羽绒服服装厂,正在生产着羽绒服。

虽然入不敷出,可马上冬天了,也不能停工,否则损失更大。

还是生产一点,能卖多少,算多少。

毕竟工厂出售,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遇到合适的买主。

王逸走走停停,仔细地打量着流水线的每一个细节。

不时拿起几件刚下线的产品,仔细检查。

不得不说,冰云羽绒服的质量,真是一流,比起波司登,大鹅,都不差多少。

就是品牌小,卖贵了卖不动,降价就成了杂牌。

至于请代言人……这种小厂,资金有限,可请不起。

但当下的市场,流量为王,炒作为王,早已不是靠着踏实品质,就能出圈的时代了!

王逸看了很久,心中有了计较:这个工厂,可以收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