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185、大周忠良史从云(2 / 3)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当时当着张永德的面没人说话,如今出了大殿,就有人小声议论,觉得张永德怕挡不住契丹人。

史彦超是有实实在在的战绩摆在那的,且不说在淮南之战中的骁勇,早在官家没继位时,史彦超就在河中打败了南侵的契丹军队,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对付契丹比较拿手。

史从云没众人那么惊讶,他是知道官家准备派他出兵的,这种情况下就是他也不放心啊,大周禁军十二三万,扩军还没完成,如果他们父子两同时在外,一个领两万禁军外加河北诸州县兵马。

一个领五万禁军,那整个大周超过半数的兵力都在他们父子两手中了。出镇和临时指派的招讨使不同,那是要较长时期内控制大军的。

见老爹闷闷不乐,史从云连忙过去安慰,老爹是因为不能打契丹不爽,他却觉得对老爹来说是好事。

官家有自己的考虑,臣子未必能看懂,大家都为史彦超鸣不平,对史彦超来说是有好处的。

“爹,现在去北面也没法和契丹人决战,就算打点小胜仗也改变不了什么。

往后有的是机会,如果按照王文伯的部署来,待到南方都平定整合了,中原富足,咱们再率几十万大军北上,那时才有机会一劳永逸,一战解决问题,夺回云州大同。”

老爹听他安慰,只能无奈点头:“这些道理你比我懂,某只管打仗,不过你爹年纪不小了。”

史从云一拍脑袋明白过来,他自以为是了,老爹不是没脑子,只是他等不了太久,这个平均寿命三十多的战乱年代,活到五十以上已经算高寿,多数时候也只有富贵有权势的人才能活到那样的年纪。

而老爹已经四十多,古人过三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所以他很着急。

“爹.......”

“罢了,别想那些丧气鸟事,能打一年是一年吧,往后你有本事,把某和你娘的坟迁会云州就成。”老爹毕竟是杀人如麻之人,很快就看透了这事,也没什么多愁善感,就直言不讳的对他说。

史从云点头,“爹你放心吧。”

在他看,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还以赵匡胤为例,他篡位有很多意外,其中有一条就是历史上淮南之战赵匡胤战功最高,可因为他不是皇家亲族,赏赐反而没有张永德李重进等人高。

当时的舆论普遍为他鸣不平,将士和士兵,乃至一些官员都觉得赵匡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功劳没有得到匹配的赏赐,这是后来众人拥戴他篡位的一个原因之一。

当下老爹也是类似情况,将士和官员们为他鸣不平,觉得他该出镇河北结果没有,对他获得人心是有好处的。

史从云想着想着连摇头,他老想赵匡胤的事情干嘛?

这边他才和老爹没说几句,周围的将领和官员纷纷围过来为他说话,说得多是一些安慰的话。

即便老爹平日再怎么冷着脸,这时也不好冷脸对众人,都一一拱手答谢。

之后,二月初事情就定下来,张永德拜成德军节度使,率两万禁军精锐步骑,出镇河北,掌管成德军镇兵马,加上他带去的禁军,拢共约三万五千人,布防北面,提防契丹南下。

而禁军这边,老爹在二月提议让他手下的原本龙捷军大将慕容延钊为填补侍卫马步军都虞侯的空缺。

这是史从云教他的,老爹确实觉得慕容延钊能打,是个悍将,可以重用,但他并不懂得如何为部下谋福利。

他不懂史从云懂啊,官家才违背众人意见,强行让张永德代替史彦超出镇河北,这时正是大好时机,于是让老爹赶快上书给推荐慕容延钊。

果然那边官家正对他愧疚,舆论也觉得史彦超该出镇河北却没出镇,这时候官家有心补偿他,就答应史彦超的推荐,提拔慕容延钊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

这就是政治,政治需要相互妥协,试探,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史彦超不懂,史从云可是很狡猾的。

慕容延钊十分感激,亲自上门拜谢好几次,老爹心直口快,很久就把是儿子教他这件事说出来,慕容延钊又到史府上谢他。

史从云自己到是没有大动作,他忙着组建新的控鹤军三厢和四厢,高级将领大多人选他都是上书询问官家的,只有底层军官自己安排。

他唯推荐的人一共两个,两人都是他的老部下。

老有两个老,一个是这两人都跟着他打过很多战,一个是这两人都年纪比较大。

其一原本是他手下的一个军校,控鹤左厢军校李汉超,一个五十岁的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