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271、旗开得胜(2 / 4)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史从云笑道:“魏公勿虑,这些山对我们来说也有好处,凡事有利必有弊,天下没有万全的事,也没有绝对的事。

这样的山道确实利于防守,但这样的山道也意味着狭路相逢,大军展不开,战略战术用不上,只能好勇斗狠。

要是这点蜀军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也是历史上说蜀道难,但打蜀地基本就没打不进去的原因之一,蜀道确实限制外来军队的发挥,但也限制了蜀军的展开。

比不要命,天府之国安居乐业的百姓怎么比得过北面常年厮杀的狼。

魏仁浦点头。

“就怕代价不小........”魏仁浦有些担忧的道:“李筠那些人都看着呢,我们这里要是拖久了,或者出点问题,怕那些人会有动作,这次蜀中只怕也要死不少人。”

史从云遥望嘉陵江两畔沟壑高山,沉声道:“再大的代价也要付,这一步非走不可。”

蜀地或者说四川的是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但这种灾难并不在这个时期,不在汉、唐。

哪怕汉末,唐末天下大乱,蜀地至少是相对安宁的。

虽然都是外来军阀称王称霸,汉末的刘璋,刘备;唐末的王建,孟知祥;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打进蜀地割据,但都是奉承汉统,以中原王朝的方法治理蜀地。

至少百姓是没那么惨的。

但后来就不同了,虽然人们常说“五胡乱华”,但那段时期,比起后来的宋、夏、金、明的末期,其实惨烈程度不及万一,只不过那些惨烈读书人不敢说,百姓也就知道的少。

四川最惨的一次是明末,张献忠入蜀,李自成残部窜入蜀地,清军入蜀,接二连三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成规模,按户籍的杀。

到清朝康熙年间稳定下来之后,四川巡抚忧心忡忡上报,整个四川只剩下八九万人口。

这是什么概念。

秦朝兴修水利是四川发展成天府之国的开端,汉、唐、北宋的经营发展,到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大半依靠蜀地赋税。

到宋朝,四川人口早超过千万,蒙古南下时光成都及其附近死了超过百万,明朝恢复起来,到明末大乱之后整个四川基本没活人了。

后来清朝为弥补四川人口,以各种政策鼓励天下各省百姓往四川迁居人口,这就是“湖广填四川”,曾经的天府之国,南宋大半赋税来源的四川也直到数百年之后才开始恢复元气。

到现代要从血脉上去说四川人很难,几乎杀绝了,而天下人都在四川。

这就是代价,有人说为什么非要死那么多人,非要流血流泪也要统一?中国干嘛非得统一,各过各的不好吗?

不好,地理决定中国没法各过各。

想想汉、唐,再想想宋、明就明白这种代价是为何。

汉末,五代十国再乱,百姓再苦,不会被赶尽杀绝,汉、唐军事和文化的强大统治力决定这些。

这就好像现在哪怕契丹人或者西夏人夺得天下了,他们南下顶多会劫掠,但不会对南方百姓赶尽杀绝,因为他们立国就是仿照唐朝的,指导思想也是儒家那套,和晋朝那些南下的各族也都纷纷仿照汉朝立国一样。

可到南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南宋都开始改奉蜀汉为正统了,说曹操那个魏国不再算正统。过了秦岭淮河的北方彻底不要了,河南,河北,山东,辽东,山西,河套,陕西,关中,河西走廊,西域等都没了。

那北面是西夏,是金国,人家谁把你看在眼里?

影响力几百年不到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谁知道你是谁?

等南方大乱,南下之后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像当初那些游牧祖先那样仿照他们倾慕已久的汉唐,我仿南宋?它是个屁,有什么资格,既然不是自己人,又不认同,杀人就毫无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