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300、天下大势(2 / 4)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虎捷军是周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数倍兵力围困城池结果被刘仁赡带兵偷袭,死伤惨重,将士的仇怨也在,所以官家即便惜才也不敢随意起用刘仁赡。

可如今情况不同了,当年的事过去五六年,等他上位所有事可以重新翻过,到时就是机会。

五月下旬,大军转涡口北上,进入汴水,过了宋州很快进入大梁地界。

到了五月底,大军已经到达城北大营,距离大梁城只有五十多里。

史从云却没有急着回大梁城,只是派人把小黄花和费氏送回府里,同时派人入京去告诉朝廷,自己在此安顿大军,等候走陆路的大军到达安置好,再回京见官家,汇报战果,交接兵权。

这样的举动并未令人起疑,毕竟大军需要安顿,不能进城,每次打仗回来都是常规操作。

不过另外两支军队的异动却还是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首先是京城巡检王仲陆续将原本分布在大梁城各营地中的士兵向北大营聚拢。

普通人没看出有什么,但聪明人已经觉察异样,这动作毫无道理.......

大梁周围有好几个大营,不少是陆续增设的。

大梁不像长安,周围一马平川,唯一险要就是北面黄河,所以平日需要重兵把守,城外各方向都有好几个大营。

像长安,要拱卫京都代价很小,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等,西面黄河阻隔,渡口稀少,派少量兵力就能保护京都安全。

潼关一带被称赞“百二秦关”,意思就是一百个人进攻,只用两个人就能守住。

依靠山川险要就能大大降低成本,少量部队就能保护京城安全。

但大梁不行,开封四周除北面的黄河不结冰的时候还算险要,周围无险可守。

黄河也因为渡口太多没法长久守住,五代以来北方渡河战争不少,没有一次黄河最终能守住的。

黄河上能过的渡口多,流量也远不如长江,这时候冬天还会结冰,简直防不胜防。

这种情况下要安全防线只能靠兵力堆,在京城周围到处设大营,驻扎大量军队。

北宋被拖垮的一个大原因就是“冗兵”,北宋一朝光京城附近的驻军几乎就是汉、唐全国常备兵力总和,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多。

这样大规模养兵财政时间久了肯定要被拖垮,而这样的冗兵最重要的就是其首都地理位置造成,没有山川之险,只能靠人堆。

此时大周已开始逐渐有这样的趋势。

比如五年前先帝要打南唐,第一件事不是出兵,而是征发十多万民夫大修开封城墙。

当时是官家有气魄,他肯定也明白其中危险,如果大军不在京城,万一契丹人借机往南打,那大梁无险可守十分危险,只能先加修城墙,然后赌一把。

这代价很大,十多万的劳力,劳民伤财是肯定的,但没办法,大梁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根本不安全。

而契丹当时也趁着周国打南唐出兵了,只不过其南京留守萧思温并无武略,胆子也不大,趁机夺了大周几个北边的县向辽国皇帝交差,便草草退兵。

如果当时契丹人真狠心往南大举用兵,大周主力都在淮南是十分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