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538、犁庭扫穴(2 / 3)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史皇帝心里已经想好要北上了,再得知战报第一时间他就在心底做出判断,北上时机已到。

而往北的地带越发难以控制,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草原,雪原,荒漠,辽国故地都是秦军难以控制的地区。

不过这次战争给了秦军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莲花堡战术,六个莲花堡,用两千多人扼守辽军超过五万大军,还杀伤甚众,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史皇帝想过往北以后就用莲花堡加驻军形成武力控制,之后再文化入侵,同化,这一套组肯定都扛不住。

要修莲花堡就需要劳力,这些能听懂汉化可以指挥的青壮就是廉价的劳力。

在史皇帝看来,有足够的武力支持,文化入侵和统治反而会更加容易。

因为即便没有军事威慑,辽国自己都会文化改造,历史上辽国一开始建国就有很多汉人,之后汉化一直没停,特别是耶律贤和萧太后时期,直接推进国家层面的汉化了,从这点来说儒学是居功至伟的,而且在这个年代,其战斗力也是无限的。

儒家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文化传承大于道德,光是这一点就十分适合作为文化上进攻同化的武器。

比如有人批评说管仲(早期法家做派)的手段,做法如何不道德,不仁义,孔子就不同意,他说没有管仲尊王攘夷,抵御外敌,我们都成披头发,裸露肩膀的蛮夷了。

管仲的做法不仁义,不符合孔子的仁义倡导,但管仲的做法保证国家安稳,文化传承,孔子就称赞他。

在孔子那里,文化传承,国家兴亡可比那屁仁义道德重要多了。可惜很多后来人要么说着学习,要么说着打倒,可却反过来了,还真以世界是道德至上,以道德至上的眼光看待问题,自然就会毫无意义,不能逻辑自洽,只能埋天怨地而毫无作为。

有了这些思绪,史皇帝一下轻松下来,当夜他甚至在大胜之后把所有事情交给李处耘等人处理,自己在大帐中睡了一个好觉,自开战以来,已经好多天没睡得这么踏实了。

第二天他才醒来没一会儿,捷报接连传来,王审琦,孟玄喆率军于昨夜突袭辽军北口大营,到天明时大获全胜,清点战果俘斩两万左右,辽军余部溃散,向北溃逃,他们还擒获辽军大将韩德让。

韩德让,又是一个史皇帝耳熟能详的名字!

孟玄喆部连续作战,已经疲乏,正押送俘虏六千余人往南赶来汇合,而新加入战场的王审琦部则继续追击溃散的辽军北上。

李处耘那边也清点了战果,辽军围困后被俘一万二千余人,他们昨晚只处决了二百六十个,余下的多少都会说几句汉话,而且其中汉人士兵本就不少,占据大约四成左右。

这个结果令他们十分惊讶,讯问之下才知道,上京本就住着很多汉人,上次河东大败之后,秦人要杀不会说汉话之人的流言在上京流传,人心惶惶之下,不会的都多少学了点,算零时抱佛脚了

而被他们处决的二百多人大多数居然不是契丹人,而是奚族等各部族人,他们很独立,大多不懂汉话

至于战死多少一下也说不清,有许多被推到沽水中淹死。早上的时候尸体还把下游一处窄口堵住,导致河水上涨,漫上大道,是李处耘清早才派人去清理的,那一片河水冲了一晚上,现在还是浅红,岸边则到处都是血色。

死了多少没法完全统计,但耶律斜轸交代,他们南下时候集结了三万五千骑兵,包括辽国精锐禁军属珊军的汉人,奚人军队,皮室军的各部族军队,宫卫骑兵的契丹人皇室禁卫军。

最后经过穿越棱堡的火力网,在山谷中被火炮杀伤,再到南面被合围绞杀之后,除最初没被孟玄喆包进来的数百骑,几乎全军覆没

三万五千人马,被俘虏一万两千多人,溃逃一些,剩下全要么被炮火杀伤,要么推进河里,这就是激战一天的战果!

如果算上之后王审琦,孟玄喆突袭辽军大营的战果,加之之前北面回报的六个莲花堡的杀伤。

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的大小仗打下来,他们已经歼灭辽军六万五千左右!

这可是一场正宗的歼灭战!

史皇帝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要不是众目睽睽之下,他真忍不住了。

如果算上之前的战果,开战三个月,他们已经消灭近八万辽军!

当然,消灭包括俘虏,杀死和击溃,但八成都是还是斩杀和俘虏,这就是地地道道的漂亮歼灭战。

这可都是辽军正规军,歼敌八万,几乎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这是这个年代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这跟后来的那些工业化战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只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有人口,动员能力,后勤,医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