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 章节正文阅读

第 104 章(1 / 2)

作品:《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曾老太太神龙见首不见尾,悄没声地来故宫转了一圈,抛下一个惊天大炸弹之后,就销声匿迹,没带走一片云彩。

“有关部门”果然如她所说,就是个大型高效的小区物业,负责让文物们在“人类社会”这个小区里过得顺利一点,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没事的时候,这个“物业”毫无存在感。

只有佟彤手机里新存的一堆电话号码,还有账户上莫名其妙多出来的“特殊津贴”,提示着她,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了。

她白天照常工作,老康果然没有对她另眼相待,该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

毕竟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佟彤说的那些玄幻事件,对所有的东西还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的理解。

只是偶尔偷偷地夸她:“小彤啊,国画基础进步得挺快啊!哪个文物给你开的小灶?”

其实文物们才没这个闲工夫手把手教她画画呢。古代跟现代的教学体系都不一样。

是她在《听琴图》里,给临终的希孟打了二十天下手,耳濡目染出来的。

下一个周末,佟彤一早就出发,叫个车,径直来到了“北京民间瓷器文化博物馆”。

这博物馆的名字很低调,面积也很迷你,属于来京游客基本上不会去看的那种。收集的展品当然比不上故宫、国博那些大型国家级博物馆,但也有不少别致的民间小物件。

当初佟姥姥的闺蜜的孙女小云,从鬼市里捡漏捡来了小昭,当成一个普通的漂亮盘子送给佟彤了,顺带连累被从《清明上河图》里弹出的希孟,直接被卷进了她的创作层,当了三天的海上囚徒;

还是赵孟頫赵老师鉴定出来,这哪是什么三十块盘子,分明是个元代民窑瓷,被不知名的卖家当废品处理了。

小云决定把它捐给博物馆。大博物馆里同类展品多如牛毛,库房容量有限,因此只能委婉拒绝;反而这个“民间瓷器文化博物馆”的专家黎教授闻讯而来,说他们正缺元代外销瓷,当即重金酬谢,把小昭带走了。

可见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小昭在这个小博物馆里可风光了,被安排在C位展出,还单独给她制作了展板,条分缕析地分析她裙子上的花纹。

然后还选送去R国参加跨国交流展出。这一趟旅程折腾下来,黎教授整个人瘦了五六斤。

不过现在的黎教授容光焕发,那几斤肉早就长回来了。他头一次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些文物,竟而有不少是有灵智的,陪着他度过日日夜夜。

“请进请进。”他热情地把佟彤带进二层办公室,“那批从R国带回来的郑和瓷,眼下还都在库房里封存。待我去请一下……”

话音未落,办公室和会议室联通的门开了。

会议室里叽叽喳喳,二十来个“高中生”正喝着饮料磕着瓜子,热热闹闹地用佟彤听不懂的语言聊天。

黎教授:“……”

也不用请了。

这些小祖宗们,刚出土没几个月,开始还怯生生的哪儿都不敢去,在小昭的带领下,紧跟人类的步伐,混上了军舰,成功登陆祖国;这才没过去多久,对现代社会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个个开始放飞自我,觉得自己是“留洋归来”的人才,连小昭都看不太上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伙刚从土里挖出来,没经过人类社会的锤炼,毫无组织纪律性;还有就是当初在R国被当成稀世珍宝,人人见之称奇,后来在撤侨行动中,它们又发现密道,拯救了一帮人类,于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批文化瑰宝。

——文化瑰宝倒是没错。可看人家赵孟頫赵老师多谦虚。

这些小瓷器不知天高地厚,整天在博物馆里吃喝玩乐,把黎教授的研究经费都吃光了。

佟彤进了会议室,先跟大家打招呼:

“家父家母曾与诸位一道困于异国他乡,他们托我转达问候……”

瓷器们没怎么把她放在眼里,有几个点点头,其余的照样吃瓜子。

佟彤提高了声音:“大家也许已听说过我了,我代表‘有关部门’跟大家商量点事儿……”

一个卷毛小男生拿着个旧手机,专心致志地打手游,不知击杀了什么boss,周围好几个人大声欢呼起来。

会议室里嘈杂一片,像个纪律混乱的后进班;佟彤往那儿一站,像个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班主任。

这完全镇不住啊!

佟彤跟黎教授大眼瞪小眼。

此前黎教授已经跟佟彤通报过这个情况了,不无遗憾地警告他,这批瓷器在非洲野惯了,又自诩人类的“救命恩人”,可能不太乐意跟人类进行平庸的交流。

佟彤也为此做了点准备。

她默不作声走近讲台,接上电源,打开投影设备。

投影幕布缓缓降下。学生们在混乱中,好奇地朝上面看了两眼。

然后佟彤连接自己的手机,播放了一个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

“自公元1405年始,大明帝国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百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的最伟大的壮举……”

“实习班主任”放了个课件,一开始根本没人注意看。

但随着“课件”的内容慢慢展开,学生们都发现那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一段历史。慢慢的,会议室里的噪音减弱了,大家先后收了声,玩手机的也没心思打boss了,一个个抬起头,专注地看着纪录片里的画面。

瓷器们一睡几百年,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肤浅的了解,然而还是头一次看到自己出生长大的那个时代,在后世中是如何被评价的。

很快,会议室里响起了窃窃私语。

“这个船是模型吧……当时咱们的旗舰比这气派多了!”

“这个采访的是什么人,怎么对燕王朱棣了解得比我们那时候的人还透彻?”

“快看快看,郑和郑大人被人立庙祭拜……”

----------------------

由于纪录片的内容和瓷器们的背景完全契合,没过多久,所有瓷器都“专心听讲”,心情随着纪录片的进度而起伏澎湃。

看佟彤这个“班主任”的眼神也逐渐变得友好起来。

忽然有人叫道:“快看快看,我们!”

复原画面里,一个非洲国王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个青花瓷碗,好像在看外星人的杰作;旁边一群王族欢喜赞叹。几个明朝官员在背景里颔首微笑。

瓷器们个个昂首挺胸,嘻嘻哈哈地点评:“还原度真不错!”

可这个画面也就是一闪而过。大家伸长了脖子,没有等到更深入的关于他们的介绍。

纪录片播放到接近末尾,开始总结:

“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威信,拓展了朝贡体系,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人对外界的了解……另外还开拓了海外贸易,通过和外国交换丝绸、茶叶、瓷器、香料……”

瓷器们听到最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纪录片太差劲了!就给了我们一个镜头!”

“就是!我们明明是国礼!那些番王都恨不得对我们顶礼膜拜!”

“为什么瓷器不放在第一位!”

……

佟彤咳嗽一声。

有纪录片打底,众瓷器不约而同地住了声音。

“这纪录片说得很全面。”她这下终于说话有人听,“诸位虽然工艺精湛,遥赴万里,但在‘郑和下西洋’这幕大剧当中,也不过担任了一个小小的角色。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嘚瑟嘚瑟就行了,我个人友情建议,千万别在人间瞎显摆,否则平白遭人笑话。”

瓷器们不知天高地厚,又刚刚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民间瓷器文化博物馆”落脚,看到的都是平凡庸常的同伴,自然而然地生出“唯我独尊”的心态。

佟彤知道,不给他们泼点冷水,这帮小宝贝儿们才不会服她管呢。

文物并不代表天然正确。很多文物只是空长了岁数,并没有天分去客串史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瓷器们头一次从人类口中得知,自己竟然没有那么重要,都不太服气。

卷毛小男生重新拿起手机登录游戏,一边嘟囔:“我们的工艺都是当时顶尖的,郑大人气你精挑细选,就是为了让我们代表华夏当时的最先进生产力……”

另外几人附和:“整个博物馆都找不出几个能跟我们匹敌的瓷器。佟姑娘,你对前辈还是要尊重点儿……”

佟彤耸耸肩,并不接话,而是抬头往后一看,招招手。

“来来,过来嘛。”

趁着大伙看纪录片的时候,会议室尽头不知何时,坐了一个陌生人。

众瓷器当时都伸长了脖子看纪录片,居然没注意到她的进入。

她听到佟彤的招呼,款款站起来。

整个会议室似乎都亮了。

那是个冰肌玉骨的美人,天青色的衣裳贴合在雪白的肌肤上。

她眉目如画,骨骼精致,周身似乎笼着一道淡淡云烟。

“美人”的标准因人而异,但任谁见了她,心中都会跳出“美人”两个字。

佟彤笑逐颜开:“葆光姑娘,这边请。”